全部評論: 0條
“奮力創(chuàng)造機會,也要讓自己發(fā)光”——進入專訪前,不妨通過《觀賞故事》了解今天的主人公
“Mojito或是Martini,都是因為以前某個人在某天發(fā)現(xiàn)了某種材料,將它們混在一起,意外地覺得好喝,于是就有了這些經典酒款。它就像做飯一樣,在于你要不要去嘗試新的方法、材料。當別人喝到你調的從來沒有喝過的酒而感覺好喝時,那種成就感,和設計得了獎是一樣的。”
作為一個愛好調酒的設計師,張人揚這樣描述道。好玩的是,私底下他有很多調酒秘方,會因為那天和誰在一起,就以TA的名字命名。這樣的別出心裁讓生活充滿了新鮮感,設計如是。調酒也是設計——他這么想?!拔液芟矚g設計,但我最喜歡的是設計思考。不管在處理什么問題,你可能要用不同的方向去想,最終的結果如果是令人意外的,這也許就是設計或創(chuàng)新的過程。我覺得每個職業(yè)都是設計師,只要你多花一點時間,去想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,這些都是設計。”
張人揚與朋友聚會時做的特制調酒
設計思考貫穿了張人揚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,對此,他非??隙ā5?,這份“確定”絕不是憑空而來,將時間軸拉回十幾年前的學生時代,他有的,更多是“不確定”,以及一股向前闖的勁。
起航與試錯
張人揚大學讀的是工業(yè)設計,但是當時對于這個專業(yè)到底是做什么的,大部分人都不清楚。那為什么他會選擇這個呢?
從小就對“美”感興趣,幼稚園時期不經意地在一次畫畫比賽中得了獎,他的天賦就顯示了出來。然而,多年后面臨選專業(yè),父母及師長們還是鼓勵他往電子、電機方向發(fā)展,就像他的哥哥姐姐那樣。張人揚雖然覺得這些東西挺有趣,但還是不免覺得光禿禿的電路板,美感欠佳。后來他發(fā)現(xiàn),工業(yè)設計似乎把這二者結合在了一起,于是,他隱約感覺到“好像蠻適合我”。
剛進入學習時,他對這個專業(yè)不了解,甚至存在誤解,“我感覺好像很會畫畫才能當工業(yè)設計師。身邊的同學有些是推薦進來的,有些是美術班出來的,而我不是?!边@種想法令他感到害怕。雖然后來明白并不是這樣,但正是一開始的這種惴惴不安,推著他在學生時期不斷地去實習,從本科期間的Michael Young設計工作室和日本大阪松下電工等,到研究生前的DEM橙果設計,再到武藏野美術大學留學期間與卡西歐的合作,他就想去確認自己是否真正適合做一個工業(yè)設計師。
在日本大阪松下電工實習時的作品
張人揚得到了肯定的答案。實習讓他接觸到了一些國際設計師,拓寬視野的同時,感受到不同國家的文化和設計習慣,上手了好幾門語言。這些都在日后成為他在團隊協(xié)作以及溝通上的優(yōu)勢。更重要的是,在之后正式的工作中,他發(fā)現(xiàn),除了在組織與領導上有能力也有方法,自己還十分擅長整合資源。
變化中的方向
張人揚先是來到了橙果,這還是在他念研究生之前。那一年半里,他得以接觸到各個不同領域的設計,無論是包裝還是室內,建筑亦或平面,甚至還有汽車內室。這時他才知道,設計是不分家的,平面設計的元素也可以應用到工業(yè)設計上來,其中的設計思考是一樣的。他學到一個字——廣。
研究生畢業(yè)后,他開始在緯創(chuàng)資通工作,這是世界前五名的代工廠之一。“我發(fā)現(xiàn)橙果大部分的東西停留在前端或概念,但是在中后端的設計,我不一定可以跟得上,所以我去代工廠學習量產知識。要知道一個概念能不能量產,你要知道當時的科技,可以用怎樣的方式達到類似的效果。重要的還有價格,以及客戶的需求。”張人揚漸漸明白量產的可能性怎么去評估,產品的成本怎么控制,要采用什么策略,和哪個代工廠配合,以及用何種制成方法。他也理解到,工業(yè)設計,其實是繁雜的,背后必須要有一個大的團隊。
待過設計服務公司,待過代工廠,這回他來到了品牌公司HTC。對于為品牌做設計,張人揚認為,最重要的是知道品牌的DNA?!叭魏我粋€品牌都有自己的DNA,關鍵在于如何內化你的知識,去把這個DNA用設計表現(xiàn)出來?!?/span>
HTC RE DIPLO
這個設計充滿著不同制程與團隊的挑戰(zhàn),張人揚從無到有去試不一樣的可能性,才能造就了它可愛的形象,柔軟的觸感,就像是將玩具與電子產品結合。
“設計公司讓你知道設計包含哪些;代工廠告訴你怎么完成一個可量產的設計;而品牌公司,則讓你可以獨當一面,從無到有把設計生出來?!彼f道。一路下來,所學的東西都互補,成就現(xiàn)在的張人揚,不僅能夠做概念設計,懂生產量產,也涉及商業(yè)與行銷以及公關,或是量產的供應商與供應鏈。這其中,關鍵就在于溝通與整合?!叭绻粋€案子遇到瓶頸,我會看是缺乏技術、原料還是制程,然后想辦法去找到對的人或廠商,去溝通這件事?!?/span>
然而,這一步一步卻并非出于他刻意的規(guī)劃,更多是去摸索去闖乃至誤打誤撞。正如高中物理老師影響他至今的那句話——世界上唯一不變的道理就是變——“什么都在變,你必須在變中找到你未來的方向”,張人揚補充道。
可能在前方
眼下,已經是在HTC的第三個年頭,作為主任工業(yè)設計師的他一面負責一些智能手機配件、IOT和VR的項目,一面也帶著一個小團隊,這個團隊里有設計策略專家,還有CMF設計師,原型制作師等,他們一起做著些實驗性的前瞻項目,用最少的資源,去實現(xiàn)最大的可能性……
本文為藝家人原創(chuàng),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及回鏈